《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黛玉进府,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其中王熙凤和宝玉是着墨最多的两位人物,一下就勾勒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

宝玉的性格特点:随性随意、对女孩字友好亲切、爱研究“杂学”,有公子哥脾气。

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外向霸道、做事干练,风风火火,语言风趣,办事灵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凡事必抢风头。

2、宝玉:黛玉本来心中正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外面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外貌是“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就通过外貌交待了他的爱惹情思、性喜文学风骚。 然后通过他的第一句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写出了他的随性,对美丽女孩的友好态度。接着,他又主动找话题,问起黛玉的名、字,还立刻给人家取字,并说出了出处。这还不算,针对探春的质疑,还洋洋洒洒的说出自己的依据,毫不客气的攻击“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直白的表达了传统说教的无视态度。一个人物的大致性格便跃然纸上了。

3、王熙凤:凤姐的出场,却是先通过声音,再通过外貌,然后是人物的热辣语言表现出来。

只见“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先声夺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连的黛玉都纳罕: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位是谁啊,直接认定这是无礼的行为。接着通过凤姐的浓妆绣服、描画了与人物性格极端吻合的长相装扮。再后,通过她先哭后笑,眼泪说来就来,笑语说开就开,与王夫人应对入流的一连串家常事物处理等神情、动作、语言,活现了一位势如中天的当家人气派。最后,通过贾母之口,给她坐实了一个极其生动的绰号——凤辣子。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 贾宝玉性格特点 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宝玉出场以前,作品首先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和他在贾府的地位。贾府内外有许多人都对宝玉持贬斥的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过,她这个“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的惟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他在贾府便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了。

然而,贾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却反映了林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了亲切感。

后人的二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其实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高中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的人物特点

林黛玉进贾府》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一见之下,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在黛玉眼中,贾宝玉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和封建秩序的反抗。